山手義大利山庭園
位於山手地區,水道與花壇採用幾何學安排方式,且擁有義式庭園的城市公園。山手義大利山庭園此一名稱是源於明治時期此處曾設有義大利領事館,故此地因而被稱為「義大利山」。於西元1993年、1997年分別有布拉夫18號館及外交官之屋移建於此,建築與西式庭園合而為一,打造出美妙氛圍。在玫瑰盛開的季節走在庭園內的步道上,可見到花壇中由姊妹都市所贈送的Prestige...
遊遍港都橫濱的西洋建築。往昔的外國人居留地遺跡與珍貴的建築形式都不容錯過。
分享
位於山手地區,水道與花壇採用幾何學安排方式,且擁有義式庭園的城市公園。山手義大利山庭園此一名稱是源於明治時期此處曾設有義大利領事館,故此地因而被稱為「義大利山」。於西元1993年、1997年分別有布拉夫18號館及外交官之屋移建於此,建築與西式庭園合而為一,打造出美妙氛圍。在玫瑰盛開的季節走在庭園內的步道上,可見到花壇中由姊妹都市所贈送的Prestige...
外交官之屋於明治43年(西元1910年)由美國建築師James McDonald Gardiner所設計建造,此建築原位於東京都澀谷區南平台,後於平成9年(西...
布拉夫18號館在關東大震災(1923年)後,於山手町45號建造為外國人住宅。二戰後,該館一直作為天主教山手教會的祭司館而使用至平成3年。之後,該館移至山手義大利庭園修復,並在平成5年改為對外公開。兩層樓的木造建築,有著法式屋瓦的屋頂、暖爐的煙囪、凸窗、上下推拉窗及百葉窗、南側的陽台等,可以清楚看見震災前外國人住在的濃濃特色。館內復原了橫濱的傢俱,並重現了當時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外國人住宅內的生活環境。根據解體時的調查,證實該房屋是山手町45番地的R.C鮑登使用建於地震前並免遭火災的房屋的建材,在同一地點重建的建築。...
天主教山手教會是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內的天主教教會。
貝立克公館是英國貿易商B.R.Berrick的宅邸,由美國建築家J.H.Morgan設計,於昭和5年落成。佔地600坪的這棟建築,是現存戰前山手外國人住宅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建築以西班牙風格為基調,幾乎所有的房間都設計面南,營造出明亮且具開放感的空間。外觀有常出現在伊斯蘭的四葉形狀的小窗,以及在磚瓦屋頂上的煙囪等多彩的裝飾;內部有黑白瓷磚鋪成的地板、使用濕壁畫技法的牆、玄關與樓梯的鐵欄杆、裝飾著獅子頭噴泉的日光房間,看點非常豐富。從2樓女士臥房內的陽光房還能稍微瞥到橫濱港呢。...
昭和初期建立的英式時尚咖啡館,戚風蛋糕相當受歡迎。
橫濱山手聖公會(Yokohama Christ Church)位於山手地區的外國人墓地前方。橫濱山手聖公會傳承自英國國教會,遵守聖書進行禮拜,相當重視維持由主教、司祭、執事三方傳承下來的初代教會2000年傳統,是相當具有歷史的教會。...
橫濱市英國館為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由上海的大英工部總署所設計建造,用做英國總領事的宅邸。在寬闊的腹地中,以鋼筋水泥為材料所打造的2層樓大型建築,即使與當時東亞的其他領事宅邸相比也相當大氣。1樓設有日光室、客房及餐廳,寬廣的露臺與草坪庭園相連,自2樓的寢室與化妝室的大片玻璃窗向外望去,則能看到美麗的庭園與一覽無遺的港口。橫濱市在昭和44年(西元1969年)取得所有權後,曾將1樓大廳做為音樂廳,2樓會議廳則用於開會等用途,但自平成14年(西元2002年)起2樓修復後的寢室便已開放公眾參觀。...
山手111號館為大正15年由Jay Hill Morgan所設計建造,原作為美國人Raffin先生一家的住宅,建築物本身採赤瓦屋瓦搭配白色牆面的設計。地下室使用水泥,地上則為2層樓的木造廡殿式屋頂建築。建造時,將地下室作為車庫及傭人房間,1樓設置了有天井的大廳、廚房、餐廳及客廳,2樓則有能夠將大海一覽無遺的寢室、走廊與日光浴室。橫濱市政府於平成8年(西元1996年)取得該建地,並獲贈此棟建築後,進行改裝修繕,於平成11年(西元1999年)向公眾開放。館內展示了昭和初期西式住宅的常見家具,以及與設計師Morgan先生相關展覽。目前從玫瑰花園進入的地下室區域設置有咖啡廳。...
想要飽覽橫濱港的美景,除了到展望台和玫瑰園外,登上港見丘公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從法國領事館遺跡的公眾展望台遠眺,橫濱灣大橋、海洋塔及本牧碼頭的夜景更是一覽無遺。公眾展望台上設有多張長椅,是約會勝地。值得留意的是,橫濱灣大橋的主搭會在每小時的20分至30分,及50分至正時,有亮燈環節。在這10分鐘裏,將會看到約長40米的迷人燈光。...
橫濱中華街是位於橫濱市中區山下町的中華街。 與神戶南京町中華街、長崎新地中華街並稱為三大中華街。 其規模之大,在約500米的面積內,有600多家店鋪,是日本乃至東亞最大的中華街。...